灌木文化作为企业代表出席传统工艺工作站交流活动
为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措施,自2016年3月起,文化和旅游部支持相关企业、高校和机构在传统工艺聚集的地区陆续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截至目前,已支持全国设立了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涉及刺绣、木雕、漆艺、金属锻制等多个门类。
8月29日、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贵州省文化厅承办的传统工艺工作站交流活动在贵州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了活动并讲话。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同志,各工作站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代表、驻站单位代表、驻地文化行政部门代表和其他工作站参与单位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活动期间,代表们考察了贵州地区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情况并对工作站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活动当天上午会上,新疆文化厅非遗处处长王洁分享了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基础情况,随后对这一阶段工作站的成果进行了汇报总结,两年来,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与多家企业进行了合作并开发多样化的产品,也组织多名绣娘去全国各大高校进行了学习,她认为工作站应以提升传统工艺为主要工作目标。
工作站的成立保护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了文化交流和自信。未来还需加大对工作站的支持力度,并且推广哈密工作站经验,来帮助推进南疆传统工艺振兴。
在下午讨论环节中,哈密市文体广新局书记吴广亮及哈密文化馆馆长崔建兵以及MOODBOX,山西灌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企业代表都分别发言分享自己这一阶段的工作经验。
首先,由哈密市文体广新局书记吴广亮分享了关于工作站如何提高传统工艺的经验,随后哈密文化馆馆长崔建兵也从人才角度培养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来自MOODBOX的秦旭和灌木文化的纪伟石也对非遗品牌建设推广作了分享。
纪伟石对这两年来非遗品牌培育和产品开发经验做出了总结,并从产品、传播、渠道三个方面给出了意见。
自从工作站成立以来,灌木文化依托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开发并生产了超过300种结合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和实用性的产品。
在对刺绣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灌木文化不断与各大品牌开展合作,希望以引入与我们志同道合的更多设计和品牌团队力量,用来自市场的订单需求驱动哈密刺绣的品质升级,希望以生产性保护成为未来的发展道路。
经过2017的探索与储备,2018年陆续迎来“唯品会X依波手表项目”、“王的手创合作项目”,我们渐渐实现了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真正意义上,探索实践生产性保护的可能。
除了依波手表、王的手创的引入,灌木同时还在自身企业擅长的动漫潮流行业维度探索哈密刺绣之于潮流手办玩具的应用可能性,拟于年内推出W.KONG哈密手偶系列产品、玩具的花帽及民族服饰产品等。
而灌木文化与阿里巴巴、今日头条、人民邮电出版社所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也将在未来对于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产品的渠道推广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作出总结性发言。项部长认为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可持续性,而实现其可持续必须坚持三个要素:1.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即当地的传统工艺要有看得见的变化;2.有恰当的定位;3.地方政府需与建站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发力,共建平台 。
而谈到工作站的深化建设,项部长说,工作站既要做设计和培训,也要做研究,此外还需要帮助当地引入现代生产和技术标准以及新的材料和工具,促进体现精湛手工艺的传统工艺产品实现质量稳定和规模生产。
最后,项部长表示,我们要在积极的实践中深化对传统工艺的认识,正确理解传统的本质,不排斥工具的改进,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并秉持尊重科学,尊重常识,尊重实践和尊重权利的态度开展传统工艺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