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静乐剪纸再进京,玩转儿童剪纸互动课
2019年3月21日,春分。
闭馆两个多月的恭王府博物馆迎来了开馆后第一个展览——山西静乐剪纸教育互动巡展,这也是该系列巡展的第一站。
活动当天,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原巡视员马盛德、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张雪芳、静乐县委宣传部部长李红霞、山西静乐剪纸传承人辛翠平及山西灌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黎贯宇出席了开幕式,宣布活动开幕。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静乐县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有着黄土高原的气息,也蕴含着深厚的黄河文化,其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是代代静乐儿女滋养的文化硕果。
为了保护静乐剪纸,提高传统工艺的发展水平,拓展市场,扩大就业,并且帮助当地培育品牌,精准扶贫,文化与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于2017年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设立了传统工艺工作站。
灌木文化作为深度参与建站工作的文创团队,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的指导下,逐步开展挖掘梳理传统剪纸纹样,推动民间艺人再创作,进行了两年多的深入研究。与传承人签约合作、策划书籍、开发产品,最终开发了一系列剪纸文创产品,包括即将通过人民邮电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国韵非遗——讲故事,学剪纸》礼盒套装,并形成“山西静乐剪纸教育互动巡展”项目,这个项目已经获批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
在《国韵非遗——讲故事,学剪纸》这本书中,我们收录了根据辛翠平口述编写的五个充满北方乡村生活气息的小故事,请她以剪纸的方式呈现出来,此外也将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民俗剪纸内容加入书本,再辅以贴纸、手帐本等,形成了这套寓教于乐互动性强且又充满浓厚民族特色的非遗类教育类产品。这种产品形式在市场上很少见到,而这种富有有趣的形式必将吸引许多从前对剪纸兴趣不高的消费者。
值此春分时节,恭王府新的一年开馆之际,“迎春纳福——山西静乐剪纸教育互动巡展”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览。展览期间,大家将会欣赏到不同主题的静乐剪纸,参与有趣的AR互动来了解剪纸背后的故事,在现场所设的互动体验区内,静乐剪纸传承人辛翠平与中盟教育旗下的英语教育品牌易倍思老师也会为大家带来生动有趣的剪纸互动课。
首展结束后,忻州、福州、西安等多个城市的巡展也将陆续开启,希望通过本次巡展,山西静乐剪纸作品可以走进大众生活。从而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