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故事的人——记静乐剪纸传承人辛翠平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过年或适逢喜庆日子,人民都习惯用漂亮的剪纸装饰房间,以烘托气氛。
山西静乐县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有着黄土高原的气息,蕴含着深厚的黄河文化,其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是代代静乐儿女滋养的文化硕果。
在静乐县文化局工作人员的引荐下,我们有幸结识了静乐剪纸传承人辛翠平,静乐剪纸在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篇章也由此开启。
辛翠平是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盆子水村人,生于1965年,是静乐县剪纸和面塑艺术传承人。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手艺精细,造型栩诩。既擅面塑,又精剪纸,已有超过二十幅剪纸作品被收入静乐县作品集。
每天起床,简单地吃过早餐后,辛翠平便会开始一天的工作,她的四个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目前,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剪纸。
“我很喜欢剪纸,所以剪起来常常会忘记时间,一剪就是几个小时。”言语的朴实挡不住她说起真心热爱的事情时眼中绽放的点点光芒。
辛翠平的母亲赵引引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姥姥早逝,母亲与姥爷相依为命。母亲料理家务是内行,拿起剪刀也是一把好手,十几岁时剪纸已经受到了街坊四邻的称赞,逢年过节勤劳的她总会把剪纸送给乡邻。她的剪纸线条流畅,造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一生的剪纸作品存留了几大本。
辛翠平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在母耳濡目染之下,她也早早拿起了剪刀,五岁起就开始学着剪窗花,十岁时她的剪纸作品已经在学校壁报上留影了。小小年纪的她常常帮老师办墙报,逢年过节抢着和母亲做剪纸和面塑活,她的工艺造型独特精细,大小搭配适当,面塑有型,从不裂缝。目前她已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人。
她的家中陈设非常简单,最显眼的就是各种造型和不同大小的剪纸作品,“我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早上起床还要为下午上课的孩子们准备课程所需要的工具和教学内容。”
一幅作品从构思、画草图到开始动手剪需要不短的时间,我们见过许多不同的剪纸作品,而辛翠平剪纸作品最可贵之处在于她对传统静乐剪纸特点的保留与传承,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画面构图的整体把握,讲究造型的同时,细节非常有巧思,而这也恰恰是她的作品看起来大气却不笨拙的主要原因。她的个人经历、审美情趣使她的作品一步步形成属于她个人的独特风格。
3月21日,山西静乐剪纸教育互动巡展于北京恭王府博物馆拉开帷幕,想要近距离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一睹辛翠平的手艺,千万不要错过这次展览。
静乐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生于斯长于斯的辛翠平热爱这片土地,手中的剪刀是她织梦的工具,家乡的一切美景与文化是她创作的主要内容,在她一幅幅表现家乡风貌的作品中无不满载着她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这次为了配合“山西静乐剪纸教育互动巡展”的顺利落地,她创作了二十四节气、迎春纳福、魅力红色多个系列的主题作品。
“我什么也不会,就是喜欢剪纸,展览能让更多的人民可以了解剪纸,了解静乐,我很愿意出一份力。”简单的言语背后是不知多少个夜晚的点灯熬油,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国手艺人最值得传承与尊重的精神。